2010年11月13日 星期六

單簧管(Clarinet)

單簧管是單簧樂器的代表樂器,長約二英尺。它的前身是一種用竹管做成,叫沙魯摩(chalumeau)的樂器,在中世紀由希臘﹑波斯傳入歐洲的。十八世紀的後期被採用到管絃樂隊,因其豐富的表現功能,而逐漸受到受重視。它的音色明亮而柔和,很能和其化的樂器融合。木管樂器中單簧管的運指法是獨樹一幟的,德國人貝姆(Theobald Boehm 1794-1880)對單簧管運指之改良有極大的成就,使得單簧管在管樂器中成為性能最高的樂器。


單簧管的音域將近四個八度,在控制漸強及漸弱的效果上比其他的管絃樂器都好做。


單簧管是移調樂器,在各種調子的單簧管中,最標準也最常用的是降B調的單簧管,其音域從低音譜表第三線的D音開始向上伸展三個半八度。另外A調的單簧管也很常用,尤其在樂團中擔單簧管演奏者更是必備。除了降B調及A調單簧管外,在古代的總譜上也C調的單簧管。近代作曲家理查.史特勞斯也用過C調的單簧管,但由於它的音色過於生硬,所以也有人仍用降B調樂器代替。D調或降E調單箕管,由於音較,高音色稍帶俗氣,所以常被用來描寫滑稽的角色或景況。


一般而論,單簧管低音部的音色神秘而遼闊,中音部音色優美灑脫,高音部的音色則尖銳而狂野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